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

西進創業:成都10年創業路



一個徘徊在成都街頭的台灣青年

  時光倒退十年,20多歲的黃子軒一人來到成都。帶著5萬塊和一顆淘金的心,瘦小的身影徘徊在成都的大街小巷,這一徘徊就是半年。「那時膽子特別大,什麼都想做,什麼都敢幹。」談起創業的經歷,黃子軒感慨萬千。

  「最初的成都街頭還沒有來自台灣的泡沫紅茶店。」黃子軒回憶說,第一次來成都,發現成都的商業氛圍很好,他花了半年多時間走過大街小巷,探查「商情」,終於想到了賺錢的靈感,那就是奶茶連鎖店「茶與布朗」。

一個成都女孩開店的啟發

  然而,鮮花和掌聲並沒有如期而至,生意一開始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美好,店門是開了,但是門可羅雀。「我想推的是台灣餐飲文化,但效果不太理想。」黃子軒說,「而且這裡的生意規則跟台灣還有不一樣,開始時人生地不熟,雖然按照從台灣看到的、從老一輩那裡學來的經驗法則,但總是無法獲得預期的成效。」

  直到一日,他無意間來到一間小店,同樣賣冷飲,這家的生意卻出奇的好。

  老板是一位成都本地女孩,嬌小幹練,熱情可人。顧客上門,笑臉相迎,主動上街招攬客人,儘管你可能只是問路或路過;與顧客話家常,有意無意打聽電話,長長電話問候,就算你早已忘記飲料味道;傾聽意見,改正口味,就算你可能更喜歡麻辣的......

  窮則變,變則通,通則達。「大多數在大陸創業的台灣人,都會把台灣的東西照搬到大陸。這樣不行,需要有新的東西,針對當地消費的市場,重新定位自己的產品。成都女孩能做的,我為什麼不行?」

  改變服務,改變口味,一切重新開始。飲品分了無糖、少糖、多糖。一通電話可以將你想喝的飲料送到手上,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添加特殊口味。波霸奶茶裡珍珠給的「很多」,「QQ的」很有嚼勁,茶味和奶味混合得隨心所欲......理念變了,服務改善了,生意更好了。「台灣的服務觀念強,商業氣氛濃。把它用在這裡,一定會有好結果。」

一個不願只做守望者的人

  生意太好也容易讓人迷失。黃子軒一時熱血,不斷追加投資,擴大規模,110多家分店遍及成都,一時掀起成都奶茶業的熊熊戰火。

  現實有時真是殘酷的。奶茶業因其資金投入低、消費人群多、回收成本快,各種奶茶、咖啡以及刨冰、奶昔、果汁等飲料店如雨後春筍,在成都大街小巷遍地開花,競爭異常慘烈。

  「這就是我要接受的挑戰!儘管現在面臨一些困難,但我也在考慮如何應對和改變。不能只想著守成,還要不斷創新突破,了解大陸的政策和風土人情,與大陸企業交流融合,共同發展。」

  「茶與布朗」更加重視研發團隊建設,使用更科學的方法對產品進行深度研發、細致劃分,針對不同受眾、不同食物類型,結合當季的時尚元素,對各類產品推陳出新:兒童有含茶成分極低的「小王子奶茶」;坐辦公室的OL則有去油膩、助消化的奶茶;為了方便攜帶,更推出袋裝奶茶……

  奶茶店之後,黃子軒還嘗試經營了台灣的街頭小吃,但其中賣得最好的還是成都人喜歡的麻辣口味。「產品不能太『台灣』,消費者無法接受。」黃子軒說,「做餐飲,還是必須要適應當地人口味。」

  黃子軒還把目光投放於演藝市場。「不侷限於當下,眼光放遠,市場永遠都有機會。」也許,未來我們還可以聽到青年台商黃子軒在不同領域大展身手的故事!

一個西進創業青年的感悟

  面對如今台灣青年紛紛西進創業,四處尋求發展機會的熱潮,黃子軒建議,「台灣再不做一些改變就來不及了。」「大陸西部吸納、發展的速度非常快。現在也不是努力就有收獲的年代,必須有創新。」

  他建議,年輕人不要太盲目跟風,創業者可能要先打工,「先求生再求活」。要有充分準備,詳細了解市場、實實在在深入研究,要有詳細的計劃和安排,雖然大陸西部、成都的發展機遇良多,政府也在政策、孵化器上給予了很大支持,「但那是留給有準備、夠專業的人,機遇是留給有創意的人」。同時,他表示「一定要吃得了苦,找得到路。」

1 則留言: